跳到主要內容

青蛙變王子可以嗎

超潮der

    一篇篇的在提說不要當個泡溫泉的老青蛙,我邊泡著溫泉水也邊思考這個問題,啊不然創業是怎麼一回事呀,Uber、Airbnb、共享單車...突然蹦出了許多新型態的商業模式,就連已經存在的產業也在談「內部創業」這個詞,到底要不要去創業啊?我適合創業嗎?夜深人靜午夜夢迴的時候,想起老闆的臉龐時,這些疑問的音量就會太強,不創會被晃到地上的感覺,啊到底要怎麼開始啊??賣雞排我也賣不贏3Q啊

流行的趨勢怎麼抓

    還記得大數據流行了好一陣子,連影集都說是根據大數據拍出來的(後來紙牌屋說沒有),總之這個大數據就是一個大家都能說上幾句的用詞,現在則是「AI」,不講講人工智能就覺得你是人工智障一樣,套上人工智能就是好棒棒好尖端,這些好潮流的趨勢到底要怎麼去抓呀?
     其實就是從生活中的觀察開始,我記得在政大上課時老師曾經說過他帶學生海外參訪的經驗,EMBA的學生和MBA的學生什麼不同,特別的是EMBA的學生會從參訪的過程中,討論著這個東西那個東西可以做、可以怎麼做,發現商機!有需求就有沒被滿足的點,從中就可以找到機會。
     我還有一個方法來維持敏銳度就是「滑臉書」,追蹤一些有質量的內容網站,像是inside、TechOrange、WorldEconomicForum、AppWorks...等,像是快速瀏覽過之後大概能夠有個趨勢的印象,附加價值就是,至少跟客戶吃飯的時候,什麼都可以聊上兩句XD
    再來就是參加創業相關的活動啦。

直接去試了就知道

    聽別人怎麼說,都是成功者的故事,不然就是沒有嘗試過的雜音,最強的雜音來在於你最親的人,相信我,他們是愛你的!「如果你想要害一個人,你就叫他去創業吧!」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好笑,當你有嘗試去開始的時候,就能體會這句話的真諦了。我覺得從參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孵化器、加速器、創業育成、商業競賽都是一個很好的接觸方式,成本也相對低了許多,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當中,去模擬嘗試在你腦袋出現過的任何想法,當然,任何成功都需要風險評估的,在安全沒有風險的環境中,你只是在模擬就是了。
    而我自己也還是在大公司大企業當中,當一顆小小螺絲釘,對於真正的公司商業運作其實一點都不了解,難題在哪?資源在哪?獲利在哪?這些都跟我離得很遠,不過當我把洗髮精擠到我頭上的那刻開始,對於公司的運作,老闆的決策都慢慢產生了感覺 。

總之當你自己的老闆

    最近很流行一本書「斜槓青年」,可以聽聽囧星人怎麼說,從趨勢中可以發現,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和過去十年產生巨大的改變,過去從來沒有一個家長可以告訴你,你就去好好的打電動吧!你好好的玩電腦吧!你好好的拍影片吧!安全穩定的工作內容不是沒有,只是會越來越少,可替代性越來越高,但是也很幸運的,我們取得各種技能的成本也比起過去大大的降低了許多,有網路有科技產品,就缺少你一顆具有商業模式的腦袋。
有幾本書可以推薦給大家,「師父」、「獲利模式」、「從0到1」、「鋼鐵人馬斯克」,對於你的創業夢會有一些啟發。

恭喜你活在一個差距越來越大的世代,跟自己賭一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一小步-從藥廠到醫療器材

從藥廠到醫療器材,跨很大 加入醫療器材產業約莫9個月的時間,還算是一名菜鳥,更是產業的新鮮人,職場生涯的中生代,很多人對我的決定充滿疑問跟好奇,進而更想知道這兩個產業的差異,其中不外乎薪資福利啊、工作內容啊、工作型態啊,都是很常被問到的問題,我也趁機跟過去的同行,還有醫療器材的前輩們聊聊,彙整了一些看法跟我個人的親身感受,來說說這兩個產業的之間的差異處,還有彼此的觀念上不同的地方,讓有心想要轉換跑道的同行朋友前輩們參考。 產業有好有壞各有風險,投資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你為什麼想從藥廠離開 從面試開始的第一題開始,你覺得藥廠不好嗎?為什麼你會想要換到醫療器材?你知道兩個有很大的不一樣嗎?仔細回想我一開始從被hunter初步面試的幾個問題,一直到公司HR/AM/BUD為止,這些問題重複被問到的比例相當高,請筆記謝謝。 第一題:藥廠不好嗎?為什麼你想要離開? (以下回答為個人面試回答的內容,純屬個人意見) A: 藥廠沒有不好,我在藥廠服務了六年的時間,都是擔任第一線的業務工作,換過了不同的產品線,除了癌症用藥、精神科用藥、罕見疾病之外,分屬在藥廠的一般用藥部門產品線都有跑過,像是腸胃科用藥、呼吸道、心血管、糖尿病、抗生素、婦產科用藥,醫院的內科部門都有跑過一輪,也認識了很多業界的前輩和長官。 就我所觀察到,新藥上市後的生命週期逐漸縮短,以糖尿病用藥為例子,當年剛好搭上DPP4i上市的熱潮,各大藥廠無不用力行銷這顆明日之星,前後約莫兩年左右的時間,不同機轉的糖尿病用藥上市,甚至有公司直接將產品線連人帶產品一起打包出售,人事開始產生變動,第一線的業務只能接受變動甚至離開本來的公司。我認為藥品行銷生命週期縮短,有許多的不確定性,這是我選擇離開的因素之一。 第二題:你怎麼會選擇來醫療器材產業? A: 對我來說醫材跟藥品同屬於醫療產業,醫師不會只單純用器械而不搭配藥品做使用,以心臟科為例,就是使用了很多的醫療器材跟不同藥品來達到患者良好癒後的一個科別,我也是從心臟科開始對醫療器材有初步的接觸的。 所以以一個醫療產業的角度來看,我並沒有完全跳脫到不同的領域,反而是擴大了我的領域才是。 從產業趨勢及規模來看 如果分成兩大產業來看,藥廠整體的金額還是大於醫療器材公司,醫療器材第一名的美敦力放到藥...

藥廠業務- 番外篇

薪資福利很重要? 廢話! 看你要什麼 面試藥廠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那你們薪水福利大概是什麼? 通常劈頭就問我這個問題的人,我會先很委婉的告訴他,進入外商藥廠業務是你的首要目標?還是薪資福利是你的第一考量? 這兩個答案會有不同的引導方向,如果你是以薪資福利作為第一優先,其實從事保險業務員也不會太差,回到原點,就是你的基本學能跟態度決定你的未來! 好啦! 我知道你有基本學能了,當你都準備好了,良禽擇木而棲,當你有很多機會可以選擇的時候,提供我所知道外商藥廠的基本福利 (依照各公司HR及公司規定而異),給大家參考的是"醫藥業務代表"這個職位所有的 汽車補貼/租賃車:  槍之於軍人,就像車之於業務了,你一天大部分的時間不是在醫院就是在車上了,說他是行動辦公室一點也不為過! 所以車子就很重要了,目前外商公司有兩種方式, 1. 租賃車 ,也就是說公司配一台車給你,保險、保養都是讓租賃公司處理,一般來說業務用車的里程數會比較高,安全考量,大約3-5年會提供新的一部車給你使用,方便在當你車子出任何問題,無論車禍意外、汽車保養...等等,都會專人為你服務,甚至提供代步車服務,對我們這種高風險職業整個就是大心。 2. 汽車津貼 ,意思就是說每個月給你一筆金額當成你私人用車的耗損及保險補貼,大約10000-12000/月不等,當然就是要自己準備一台車囉! 兩種方式各有人喜好,就看你怎麼取決。如圖: 不 可 能! 停車費/油錢: 一樣有兩種方式, 1. 實支實付 ,就是你將每個月的停車發票收集好,根據你所實際支出的金額報帳,加油也是根據你的發票金額給予全額或是部分補助。2. 給你 每個月一筆金額 ,包含你當月的停車費以及油資,定額給你,通常會根據區域大小彈性調整。有人會騎著Ubike也不意外了XD 手機通話費補助: 有些公司會配發公司用手機/iPad 3G版,或是依據你實際帳單金額給予補貼,業務會有個補助上限值,主管的話通常是沒有上限的。 日當補貼: 車要加油,人要吃飯,一般來說我們的吃飯時間很不固定,也很隨便(可能只有我XD),很大部分的選擇就是大家的好朋友小7,拿個御飯團配一杯咖啡就過一餐是常有的事, 所以小7集點很快 ,公司也會提供誤餐費,每上班日200-300元不等,一個月大約有4000-6000大洋,吃飯皇帝...

你所知道的醫療相關生意有哪些呢?

醫療產業可大可小 從藥廠轉到了醫療器材商,很多過去的同事第一個反應就是你去賣心臟導管支架,或者是心臟節律器,這也無可厚非,因為很多在藥廠一般用藥部門待過的同事,對於醫療器材的範疇大都在心臟支架這方面,這也是內科系裡面最廣為所知的醫療器材了。 等我自己踏入這個領域之後發現,其實我過去所不知道的醫療器材商範圍還有很多很多,小至醫療酒精、止血棉、血管夾子,大到一台達文西手臂、電腦斷層,這些都是屬於醫療器材。反正整間醫院能用到病人身上的大都歸到醫療器材來就是了。 醫療產業好做嗎 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這個問題了,通常知道你的行業是醫療相關的,就會覺得你應該賺很多吧,或者同行會互相問說藥品好做嗎?醫療器材好做嗎?這個問題真的很相對,端看你從哪裡出發,例如你待過地獄,光爬上人間就會覺得一切都很美好,如果你從輝煌走到限縮,每一天都是看不到未來,覺得希望渺茫。 剛好我待過不同形式個公司,從保健食品的代理經銷商一直到外商藥廠,又轉戰醫療器材,先說這些都是我朋友的故事,至於我朋友就不要深究是誰了,介於有跟沒有之間,如有雷同,就是我夢到了。 保健食品代理商 你有沒有去診所掛號看病的經驗呢?或者去藥局買成藥或者保險套呢?當你在候診區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那滿是保健食品的海報,從心血管保護的到骨關節保養的,從女性更年期到男性重振雄風的,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海報貼在上面,由此可見這個市場非常龐大但是競爭,這類產品的進入門檻不高,OEM的產品更多,特別要注意的就是產地跟效期。 保健食品嘛,你知道的,多食無益,如果有人要合作投資這一塊,舉凡來源、通路、利潤、庫存管理...等面向都要納入考慮,進入不難,找到人買而已。 話說當年可是騎著摩托車挨家挨戶的推銷(遠目 至於利潤嘛,當然是相對高囉,不然國內很多生技業怎麼都是生產保健食品呢! 各大藥廠 台灣人吃藥的程度可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當然也是歸功於我們的健保體制,只要掛號問診之後,不拿個幾顆藥就覺得這次看診虧了,更弔詭的是,病人又會說吃太多藥對身體不好,這樣說起來就是拿藥這個動作就是關鍵步驟了XD 藥品就分成學名藥跟原開發藥,近年來很多種慢性病相關的藥品都過專利期了,各大學名藥廠,包含國內的永信、生達比較知名的藥廠都會生產相關的產品,有些醫院診所就會以價格為考量,效果在可以接受的範圍...